“医生,我才 26 岁,脖子怎么总往右边歪?” 在诊室里,程序员小林揉着僵硬的颈肩点点金,说话时头仍不自觉地倾斜。这个看似与 “老年病” 挂钩的痉挛性斜颈,正悄悄将魔爪伸向年轻人。中医李艳波医生指出,不良生活习惯的长期积累,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了 “歪脖子” 的目标。
小林的经历并非个例。他每天低头写代码超 10 小时,加班时甚至趴在桌上眯一会儿,半年前开始出现脖子发紧,后来发展到吃饭时筷子都送不到嘴边。像他这样的年轻患者,李艳波医生每周能接诊十余人,他们的共同点是:长期低头、熬夜、情绪焦虑。
从中医角度看,年轻人的痉挛性斜颈多源于 “肝筋失养”。脖子就像被肝气牵引的绳索,长期低头看手机、伏案工作,会让颈部筋脉持续牵拉,如同绷紧的琴弦,日久导致 “筋脉拘挛”;而熬夜赶工、备考时的焦虑,会让肝气郁结、化火生风,风邪窜扰颈筋,引发不自主歪斜。二者叠加,原本灵活的颈椎就成了 “生锈的合页”,稍一用力就 “卡壳”。
李艳波医生在调理时,会根据年轻人的体质 “辨证施治”。针对小林这类 “劳损 + 肝郁” 的情况点点金,她在方剂中重用葛根、白芍 —— 葛根能解肌舒颈,像给紧绷的脖子松螺丝;白芍柔肝缓急,缓解筋脉痉挛。再搭配天麻、钩藤平肝息风,柴胡、郁金疏肝解郁,如同给紊乱的气机安装 “减压阀”。小林坚持调理两个月后,不仅脖子歪斜幅度缩小,连久坐后的头晕、肩痛也减轻了。
展开剩余33%预防比治疗更重要。李艳波医生建议年轻人:每 40 分钟起身做 “颈椎绕环”,缓慢向前后左右画圈,每个方向停留 5 秒;睡前用 40℃毛巾热敷颈后 “风池穴”,每次 10 分钟,促进气血流通;焦虑时试试 “疏肝呼吸法”,吸气时左手按肝区,缓慢转头向左,呼气时回正,重复 5 次。
别以为年轻就可以肆意消耗颈椎。当脖子出现莫名发紧、歪斜时,及时调整习惯并配合调理点点金,才能避免 “歪脖子” 成为生活的绊脚石。就像李艳波医生常说的:“颈椎的灵活,藏在每一次抬头和深呼吸里。”
发布于:北京市查查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