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地时间11月1日,巴基斯坦正式把和阿富汗接壤的托克汉姆口岸部分打开了。 这次开门不是全放开,就专门让滞留快三周的几千个阿富汗难民回家,其他啥都没动。 本来想以为边境一打开,两边就能恢复正常往来,但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。 这次解封是土耳其和卡塔尔从中斡旋才谈成的“有限解封”,贸易这些跨境流动还是停着的。
那条长2611公里的杜兰线两边,现在还是透着一股紧张劲儿,一点都没松下来。 要说这事儿的源头,得倒回10月12号。 那天巴阿边境爆发了致命冲突,巴基斯坦军方说,为了打跨境作乱的巴基斯坦塔利班,他们对阿富汗境内的武装分子藏身处发动了空袭,还毙了几十个“叛乱分子”。 可阿富汗那边压根不认,说巴方的空袭杀了平民,接着就对巴基斯坦的军事哨所展开报复,还说造成58名巴军士兵死亡。
巴军方只承认23名士兵阵亡,两边说的数差了一大截,冲突一下就升级了。 巴基斯坦当天就把所有和阿富汗的边境口岸全关了,这一关就是23天。 口岸重开:难民的归家路,贸易的“断头路” 这23天的封锁,直接把两国边境变成了“孤岛”。 几千个阿富汗难民困在口岸两边,有的在路边搭临时帐篷过夜,有的沿着边境公路排着长队等,物资越来越少,卫生条件也越来越差。 我看新闻里拍的画面,有难民怀里抱着小孩,身上就裹个薄毯子,风一吹直打哆嗦,那股子想回家又没辙的劲儿,换谁看了都揪心。
不光难民遭罪,贸易也彻底停了。 好几百辆装满货的卡车堵在口岸,动都动不了。 巴基斯坦要运到阿富汗的水果、纺织品,阿富汗要运出去的农产品、矿产,全卡在半路上。 边境地区靠做这些生意糊口的商贩,这23天基本就没收入。 有个巴基斯坦商贩接受采访说,他车上装的20吨柑橘全烂了,光这一趟就赔了不少钱,后面大半年的日子都没着落。
冲突是两国之间的事,可最后吃亏的总是这些小老百姓,这事儿想想就觉得不合理。 更麻烦的是,杜兰线这事儿从根上就没理顺。 这条线从来没被阿富汗正式承认过,是历史留下的领土争议。 本来边境冲突就难解决,再加上这个老问题,想把矛盾捋清楚就更难了。 还好有区域国家出面帮忙斡旋,局势才没一直坏下去。
卡塔尔先出手,邀请双方代表团去多哈谈,10月19号总算达成了停火协议通盈证券,没让冲突再扩大。 接着土耳其又牵头,在伊斯坦布尔开了六天会,直到最近,巴阿双方才同意继续停火,慢慢恢复边境通行。 据当局说,停火生效后,杜兰线沿线没再发生新的交火,这才给口岸重开铺了路。 11月1日那天,托克汉姆口岸正式恢复部分通行。
阿富汗楠格哈尔省信息文化部发的视频里,当地官员和士兵手里捧着鲜花站在口岸大门那,等着迎接返回家园的难民。 不少滞留的难民拎着行李、抱着孩子,快步穿过边境关卡,脸上又累又急,就想赶紧到家。 阿富汗地方官员说,当天大概有三千名难民顺利返乡,后面还会根据情况调整通行的规模。
但当局也明确说了,除了阿富汗难民,其他旅客暂时不能走这个通道,所有贸易活动也还停着。 如此看来,这次重开更像是给难民开了个“特例”,边境想恢复到冲突前的状态,还差得远。 斡旋背后:没解决的矛盾,还得磨 其实这次边境封锁和解封,背后还牵扯着巴基斯坦的移民遣返政策。
从2023年开始,巴基斯坦就发起了大规模遣返非法移民的行动,到现在已经有超过一百万阿富汗人被遣返回国。 这次让滞留难民回家,多少也和这个政策有点关系。 现在巴阿双方虽然达成了停火,但核心矛盾压根没解决。 巴基斯坦要求阿富汗别再给巴基斯坦塔利班提供庇护,可阿富汗坚持反对巴方搞跨境空袭,觉得这是侵犯自己的主权。
很显然,这次只开放难民通道的“有限解封”,就是双方的“试探性让步”,你让一步放难民,我让一步不继续交火,但真要谈核心问题,谁都没松口。 后面贸易啥时候能恢复?停火能不能一直维持下去?跨境武装的问题怎么解决?这些疑问现在都没答案。 对那些滞留的难民来说,回家的路总算通了,但巴阿边境想真正太平,怕是还得花很长时间谈判、磨合。
毫无疑问,边境稳定对巴阿两国都重要。 总不能一有矛盾就封口岸,受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。 希望后面双方能好好坐下来谈,把没解决的问题一个个捋清楚,别再让边境变成“孤岛”,也别再让难民遭第二次罪了。
查查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